井冈山大学校友会

校友贺建平、危云云:一对新农人的“田园牧歌”

有这样一阕词:

“黄土漾梨香,蝶塘游客庄。筑篱笆,寻梦山岗。盟誓远谋崇大业,齐眉黛,拜高堂。

欣叹果园芳,情温众老乡。铁牛耕,稻鳖盈仓。溪水茶山鸥鹭宿,振兴志,映朝阳。”

描绘的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象形乡贺建平、危云云夫妇不负韶华,回乡创业,唱响“田园牧歌”的励志故事。

a848276d25394414bcdccc680266e098_副本.jpg

贺建平与妻子危云云

2011年,贺建平携妻子危云云,毅然辞掉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永新县象形乡。他们凭借“北漂”时赚得的“第一桶金”,承包100亩荒山种果树,并注册成立了江西贝加尔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募员工,种养相结合,从一对令人羡慕的北京白领,变成了一对“面朝黄土背朝天,冬日寒冷夏日炎”的“新农人”,也让家乡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今朝的金山银山。

从都市白领到新农人

丈夫贺建平,1982年10月出生,永新人。中等个子,因常年下地劳作,落下了风湿病,头上总是戴着一顶竹制的圆锥形小斗笠,以遮风挡雨蔽日;妻子危云云,1982年11月出生,九江人。圆圆的脸蛋,一双聪慧的大眼睛,戴着一副宽边金框眼镜,整个人文静中透出一股灵气,遇人总是笑嘻嘻地打招呼。

2006年7月,夫妻俩毕业于井冈山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为了生计,贺建平与妻子危云云一同在北京“北漂”,开启人生的第一次寻梦之旅。

2006年至2009年的四年里,危云云在北京一个外资企业做白领,贺建平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身处繁华大都市,虽然薪水不菲,但他俩青春的梦想,像困在竹笼里的鸟儿,始终得不到舒展,无法尽情高飞。

2010年7月,小夫妻回到永新象形乡黎江村度暑假。一天傍晚,他们携手漫步在家乡的田间地头。乡间景色迷人,秋风迎面吹来,金黄色的稻田,泛起阵阵稻浪。

夫妻俩走上村前一个黄土坡时,眼前美丽的田园景色,令他们感到十分惬意。危云云指着远处一片片荒山,近处一垄垄稻田,望着身边的丈夫,动情地说:“建平,我们回家乡创业吧,利用大学学到的生物技术,让家乡的片片荒山、垄垄稻田,变成我俩美丽的农业创业紫藤园!”

经过两年的筹划,2011年8月,贺建平、危云云夫妇说服家人,顶住压力,毅然决然辞掉北京企业的工作,拿出“北漂”时辛苦积攒的60万元资金,承包了邻村100亩荒山,注册成立“江西贝加尔河农业合作社”。他们在荒山栽上高产优质的翠冠梨树,在池塘和果树下放养鸡鸭鹅等家禽。

夫妻同心磨一剑,坎坷风雨行。

创业之初,夫妇二人面对资金、技术、人员、市场等各种困难考验,曾一筹莫展陷入困顿。危云云对笔者说:“2011年冬天,因资金奇缺,为挣七百元工钱,我俩借了一辆三轮车去给别人送鱼苗。由于路况不好,再加上建平车技不熟练,三轮车翻倒在路边。小小的鱼苗撒满了一地,在地上活蹦乱跳。在寒风呼啸中,我和建平用快冻僵的双手,把小鱼苗一条条小心地捡起来,重新放回鱼桶……”

说起回乡创业初期的这件往事,危云云眼眶里闪烁着点点晶莹的泪花。

与此同时,果园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不足也令夫妇俩寝食难安。为了尽快掌握果树种植技术,他们日夜劳作,不辞辛苦。白天,两人在基地劳作,虚心向村民和县里的技术人员请教;晚上,夫妻俩坐在电脑前,利用网络和书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做学习笔记。

如今的果园里,春天桑树展叶,夏天梨果飘香,秋天蓝莓熟透,冬天草莓反季上市。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到时令水果,前来采摘、购物的游客和商家络绎不绝,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乡村青年创业带头致富的名片。

在梦想路上努力奔跑

汗水辛苦洒下,荣誉纷至沓来。2018年3月,危云云被评为吉安市“双学双比女能手”。2019年12月,她又被评为江西省“家庭农场联合会十佳会长”。夫妻俩注册的江西贝加尔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一系列荣誉。

在梦想路上努力奔跑的人最美。

贺建平和危云云并没有陶醉和满足于眼前这些闪光宝贵的人生荣誉。创业凌云壮志还须高飞,灿烂青春仍须再寻高地。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危云云,精于农业技术。从去年开始,她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

因为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多,青壮年大多外出,劳动力严重不足,早稻撂荒田地较多。为缓解这一矛盾,保证早稻粮食生产,危云云采取租赁服务的模式,投资100余万元在自己公司里建立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水稻育秧中心。每年春耕时,育秧中心里机声隆隆,工人忙碌不停。一个个育好的秧盘有序下线,源源不断地送往当地乡间百姓的田间地头。生产现场,忙而有序,欢歌四起。机器声、人声、笑声融合在一起,仿佛是一支动人的春耕交响曲。像这种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每天可育秧400多亩,种子发芽率96%以上。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新动力。

0572ce3f617148a0b4edf15a9ed438fa_副本.jpg

2022年,贺建平和危云云承包了600多亩早稻田,并为全县农产品直播带货600余万元,乡村旅游创收100多万元,全年实现农业经营创收1150余万元。盘点过去走过的路,数字很是喜人。这一连串光荣数字的背后,是贺建平和危云云这对“新农人”情系家乡,扎根田野的真实写照。

讲好泉水塘的新故事

青春易逝,不负韶华,有志者事竟成;

光阴难再,衔矢前行,康庄道在脚下。

危云云这样对笔者说:“我们创办的江西贝加尔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的是果树鸡鸭鹅等种养加销售,都是第一、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虽有少量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但第三产业含量很低,没有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新格局。公司抗风险能力低,没有对接和抢占周边旅游市场。公司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突破,再发展。”

当地邻村一青年能人,2019年利用村里一口有着美丽农耕文化传说的泉水塘和周围数十亩的荒山松林,注册成立了一个合作社。该合作社因“稻鳖生产”基地被破坏,正困顿不前。危云云带着技术和资金,主动前去与他谋求合作发展。2020年,危云云与这位青年合资成立了“永新县中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构建了多方位融合发展新格局。

1d38e1fed809424fa9c1cfa4850da5ab_副本.jpg

几年来,夫妻俩和合作伙伴们,将那口泉水塘及周边荒山松林建设成了一个集现代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人文教育于一体的乡村观光旅游风景区,建有有机水稻(稻鳖共生)、绿色水稻(稻鸭共生)、生物防治水稻(稻蛛共生)基地近万亩,顺势开拓了儿童水上乐园、野外拓展训练、七彩滑草场、垂钓基地、农耕体验、古村游、纯天然绿色食品品鉴等数十种乡村旅游项目。他们打造的乡村农家乐已成为永新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示范点。

危云云饶有兴致地向笔者讲述了泉水塘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上坊村是一块干旱之地,因常年缺水,只能栽种花生、芝麻、大豆等旱作物。有一天,西海龙王带着一群虾兵蟹将前去给东海龙王贺寿,路过此地时,只见种上了大豆、花生、芝麻的旱质沙地在晨曦映照下,金光灿灿,并且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虾兵蟹将被香气诱惑,把村民们辛苦种下的花生、芝麻等作物啃了个精光,连泥土都翻了个遍。这时,一位路过的村民发现了一个虾兵的恶行,当场将他捉住。西海龙王立即变回原形,向村民求情,要求放回虾兵。

这位倔强的村民执意不肯,他说:“这些度饥荒的作物被毁,村民们遇到灾荒年怎么过?”他要西海龙王全部赔偿被这群虾兵蟹将毁坏的花生大豆,否则,就将这个虾兵押进村里,听族长发落,从重处理。这下可难住了西海龙王。西海龙王抓耳挠腮,环顾四周,突然心生一计。他看到这片旱地没有水源,种的全是旱作物。虽有一条禾水河,但离此地很远,河水上不来。

西海龙王对这位村民说:“你们这里没有水源,我变出一口泉眼,你将捉住的虾兵放了,行不行?”村民一听,龙王愿意给村里造个泉眼,这倒是一件恩泽子孙后代的好事,于是就答应了西海龙王的要求。村民放了虾兵,龙王在旱地上造出了一口泉眼,泉水汩汩喷出,并迅速形成了一个大水塘。这就是泉水塘的来历。

危云云说:“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动力之源,水是财富之源。公司取名‘贝加尔河’,与泉水塘的优美传说相吻合,同属中国农耕文化之精髓所在。我们希望打好这个具有浓郁乡愁的文化品牌,感恩于民,让利于民,讲好泉水塘的新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走深走远走实。”

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外地媳妇本地郎,志同道合恋同窗。辞去白领做农人,返乡创业回故乡。摸爬滚打田园梦,壮志凌云耀山岗。笃行不怠青春志,踔厉奋发勇担当。”

这首七律,是2022年8月,永新县诗词学会一老师对贺建平和危云云返乡创业十年青春经历的生动写照。

危云云眼含热泪对笔者说:“我虽是一个外地媳妇,但在农村出生的我,和我挚爱的丈夫一样,深情地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刚嫁到永新时,危云云说着一口北京腔的普通话,当地村民都称她是“洛子婆”(永新对外地女人的戏称)。为了更快地融入永新这块红土地,她仅用两个月就学会了永新本地土话。

能有今天,危云云感恩这块土地。她永远忘不了在夫妻俩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当地一群常年在果园帮工的“老婶子”,像当年永新百姓支援红军一样,给予她许多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在危云云困苦迷惘时,这群年近花甲的“老婶子”,站在空旷的果园里振臂高呼:“云云,不要怕!有我们在!我们永远支持你!”十多年过去了,很多往事已成过眼云烟,但这一幕却常常萦绕在危云云心间。这是一群多么淳朴善良的乡亲啊!

为回报永新的父老乡亲,夫妻俩不遗余力地为当地困难帮扶户提供家门口就业保障平台。自2015年以来,贝加尔河公司带动了当地98户困难帮扶户入股,安排58户困难帮扶户在公司果园务工。为帮助这些困难群众掌握先进的专业种植技术,危云云一次次手把手地亲自示范,并通过因户施策、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困难群众增强脱贫信心,既扶贫又扶志,提高他们自己“造血”的功能。

“石塘村村民贺小平,妻子因脑溢血瘫痪在床,上有九旬老母,下有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小的还在读幼儿园。针对他的家庭状况,我们将贺小平家引入到基地生活,并资助他的子女上学。”说起自己帮扶的困难户,危云云了如指掌,侃侃而谈。

这些年来,贝加尔河公司为周边困难帮扶户提供就业岗位多达100多个,发放劳务工资307万余元。

虽然他乡有梦,但月是故乡明。危云云说,每当她站在花团锦簇的贝加尔河公司基地时,就会想起晚唐诗人司空图的那首诗:“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在永新这块她和丈夫以青春和热血、汗水与泪水浇灌的红土地上,他们过去播下的每一粒种子,今天已绽开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些花朵和果实上面,都骄傲地大写着一个“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