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罗红:缀连古今播典籍
罗红同志是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的一名普通馆员,中共党员,副研究馆员职称,1987年进入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现从事古籍保护工作。该同志工作37年,恪守职业本分,抱定职业情怀,将全部精力贡献给了高校图书馆事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江西省高校的古籍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家学渊源,敬业乐群守书香
罗红同志的父母均为吉安地区高校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肇基人。“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家庭氛围的感染,造就了她喜爱图书馆职业的原生感情。自1987年入职以来,她历经阅览、期刊、编目、典藏、古籍保护等岗位,始终脚踏实地、任劳任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每一项岗位职责。
——作为一名普通馆员,她凭着一颗赤诚的奉献之心,长期提前到岗,延迟下班,假期义务加班。数十年如一日,寒暑相循,被同事、读者公认为是“以馆为家”的典范。
——作为一名专业馆员,她秉承图书馆职业精神,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在古籍保护领域开拓了井冈山大学的一片新天地。
——作为一名资深馆员,她谦虚谨慎、扎实规范,精心指导年轻馆员,热心传授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默默坚守、甘于奉献,用平凡诠释着图书馆职业情怀,守护着校园内的浓浓书香。
正因为这份执着和热爱,罗红同志多次获得“江西省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江西省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江西省古籍保护先进个人”“井冈山大学机关党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学校年度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书缺有间,穿花纳锦护芸帙
井冈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1815种2万余册,其中包括明刻《新刻张太岳先生诗集》《文献通考》等善本25种299册,是吉安地区存量较大的古籍保藏机构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环境不佳、保护不当,馆藏古籍的虫蛀、鼠啮、霉变、缺损、结砖等损害现象日趋严重。图书馆虽早已成立专门机构,但苦于手无“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这一局面自2010年开始得到明显扭转。这年,罗红同志受命接手古籍保护工作,白手起家,白丁入户;经过15年努力,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研学古籍保护理论十余年。克服工作、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从基本知识和技能起步,认真学习《版本学》《目录学》《中国书史》《古籍保护》等基础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初级班”“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提高班”“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研修班”以及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8次,逐渐掌握了扎实的古籍保护和修复技艺,成为一名专业的“古籍医生”。
——积极推进图书馆古籍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根据学校和图书馆实际,建立了《古籍修复岗位职责》《古籍修复工作细则》《安全管理制度》等10余项制度,规范了古籍保护工作流程。在她的努力下,图书馆设立了古籍保护专项经费,每年投入经费3-5万元。
——独自一人,查清古籍馆藏家底。经过逐册除尘、逐叶阅检、逐部核查,对馆藏古籍进行了全面清理;查清了馆藏古籍和民国文献的种类、数量及其保存现状,全面、规范、详实地完善了馆藏古籍和民国文献数据;积极推动建立了《中华再造善本书志数据库》《井冈山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井冈山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书目数据库》,并分别于2020年、2022年开放使用。
——白手起家,推动改善古籍保护与修复条件。参与古籍书库的设计及相关环境设施的建设工作,建成面积约450平方米的专用古籍书库;主持古籍修复室的设计,建成面积约40平方米的古籍修复室;推动装备了樟木书柜、书架、裱画台、拷贝桌、大幅面扫描仪、照相机等设施;配备了较为齐全的修复工具,储备了专用纸张、染料等修复耗材。古籍书库和修复室的建设,为井冈山大学的古籍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对接国家需求,坚持不懈完成古籍普查任务。根据古籍普查要求,负责馆藏古籍的基本信息、破损情况和保存状况登记以及书影制作工作。近4年来,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标准》进行13项登记和制作书影,并向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提交普查数据455部9670册,扫描书影455部1768拍。扫描民国文献书影813部8015拍。
——保持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大力修复破损古籍。建立古籍破损鉴定标准、修复规范、修复档案等业务规范,对古籍修复实行量化管理,遵循“整旧如旧”和“可逆性原则”提出修复计划和操作方案,采取科学方法进行修复。近年来,完成修复《吉安府志》《近思录》《诚斋先生诗集》等破损古籍15部45册、共3411叶。
——秉持“指间有千年”的责任心。坚持工作规范,确保可逆、人工、自然的修复原则。自费购置面粉揉制除尘,人工制作小麦淀粉浆糊,利用休息时间自费收集板栗壳、橡子壳熬煮染色剂,寻找老艺人制作竹签,从自己家里搬来电磁炉、蒸锅等补充修复用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她对工作标准的坚守,被同事称为“规范强迫症”。
十余年的坚守与付出,罗红同志使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成为江西省高校中唯一具备古籍自主修复能力的图书馆,2017年以来,连续7次获得“江西省古籍保护先进单位”称号。
焚膏继晷,缀连古今播典籍
罗红同志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非常注重经验总结和服务社会。近年来,主持完成或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在《图书情报工作》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结合理论研究,她深切认识到,“修旧起废”绝不是古籍保护的终点,传播经典、传承文化才是图书馆“文献支撑、文化育人”的终极使命。为提高学校师生与社会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普及古籍保护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庐陵文化,她在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古籍知识大众传播等方面努力探索新路径。
——致力于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传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撒中华典籍保护的火种,罗红推动成立了井冈山大学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2023年,通过学校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勤工俭学等机制,在省内高校首次开设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第一期传习班于2023年10月至12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招收学生22人,已全部结业。第二期传习班于2024年3月开班,预期于6月份结束,正在对来自全校各学院的18名学生开展传习。在她的坚持下,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将常态化开展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活动,培育古籍保护和传承的种子。
——努力推进古籍保护知识宣传推广。近年来,采取互动体验方式,每年组织开展雕版印刷、线装书的装订、手抄经典等体验活动,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古籍之美。每年利用馆藏古籍资源和修复成果,精心策划一至两场古籍与古籍修复知识展览,如“指尖上的古籍--古籍修复技艺与阶段性成果展”“文章节义 庐陵华章--馆藏地方古籍专题展”“典籍里的中国--馆藏《中华再造善本》专题展”“匠心•传承--第一期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修复成果展”等。每场展览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吸引校内外1万余人次参观。
——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征集民间古籍。鉴于仍有为数不少的古籍还散落在民间,保存状况堪忧,流失风险极大。为尽可能使这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罗红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推动古籍征集工作。2017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征集工作,征集到古籍22部/134册,其他文献63种75册;2021年还首次以寄存方式征集民间文献6件、捐赠文献21件。井冈山大学图书馆的古籍馆藏数量呈现了难得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