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校友会

校友杨长秀作品《选择与担当》

作者:吉安师专 1979级中文一班 杨长秀

     

题记:我们的今天,来自昨天的选择。

让人生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路。


(一)

 

1979年,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时代的大机遇如大潮滚滚而来,而我并不明白命运之神正为每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悄悄打开希望之门。

那年我已参加工作五年,从一个出色的养路工、厨工到大集体豆腐作坊工、售货员、出纳等等,破格提拔为国营县副食品公司文书。这太令人羡慕,至少引起当时公司最漂亮的一个女孩的追求,咱没陷进去!那是一个食品很短缺的年代,买什么食品都要凭票供应。因为人缘好,我到公司所属的十几个商店都能买到食品,而不需要凭票。因此我的工作很吃香,自己也很满足。



1978年冬,读大一回家过春节的好友杨六泉对我说,你应当去考大学。一语点醒了梦中人。

我对父母说,我要去考大学。父亲说:读书就是为了挣钱,你现在能挣钱,工作又好,不要去读书了。我知道,家里穷,缺钱。万一我考上了,谁来养家?谁来养我?这是一个生存的问题。但即使饥饿,我还是决心去报考。

我出生的老屋,正好临街,一条小街东西走向,每当夕阳西下,看见绚丽的晚霞,童年的我就会产生无数的遐想和憧憬,总幻想有一天到彩霞的那边去看个究竟。

现在机会降临了.....

那时很多比较富裕或有文化的家庭都会花钱去补习。我是贫家,没钱,只有自学。我瞒着父母请了一个月的事假,买了一套江西省刚出版的高考复习资料开始自学,月底把自己多年积攒的私房钱当工资上交给父母。



结果我居然考上了吉安师专中文系。我能顺利考上,其实与我一直坚持学习有关。

十五年后,我原先的公司解散了,年轻时的工友们在中年都下岗了。而我的事业正扬帆远航。

这次的选择,是缘于祖上的福报,它决定了我人生的质量。让人生明媚而有色彩!


 

(二)

 

1981年暑假,班长邬虓刚、副班长李目宏与我,相邀去游大江南。由于我们参加了五年工作,根据国家政策我们是带薪读书的,每月大概30元补贴。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点钱。从南昌出发,到九江庐山、石钟山、小孤山、九华山,经芜湖到杭州、上海、苏州、镇江、南京再返回,整个旅途用了一个月。一般是晚上坐火车在车上睡觉,算计好第二天清晨下车开始游玩,省钱呀。期间在江西九江市夜宿过农贸市场的肉墩(不要钱);在苏州装聋卖傻逃公共汽车票0.1元,下车时没买票的十几人全部站成一排接受批评教育十分钟,好丢人呀。贫穷啊,有时让人无法挺起胸膛做人!这事成为我一生的记忆,一生的耻辱!一生的包袱!现在把它抖出来,希望下半生不再受拖累,过得轻松挺拔些,希望我的后人引以为训!



对于这次旅行,当时我们县副县长读大学的儿子也想一同去玩,但他母亲不同意,说花200块钱去玩,可以买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当时是奢侈品)了,不让她儿子去。我为我的父母和我,有如此大的胆识感到自豪和骄傲!有多少人能瞭望到行万里路是未来人生的支撑呢?上苍似乎注定我以后是要干一点点大事的。是的,我始终相信自己!这其中还要感谢我两个姐姐的支持!大姐是残疾人—驼背。从早到晚驼着背在家做缝缝补补的事,没有星期天,冬天手生冻疮烂得目不忍睹,仍然干活挣钱,没有怨言。二姐16岁初中毕业就远离家乡去永新铁路工地做零工养家。别人家的闺女16岁是在花季雨季,浸泡在朗朗的书声里、温情里;而二姐的16岁是石头泥巴,拼搏在隆隆的夯声里、尘土里。大姐二姐选择了担当,而把幸福的未来留给了我。没有她们的担当,就没有我的大学!就没有我的今天!!那个时代,一个贫家子弟去上大学,往往靠一家人的努力与牺牲,可是人富裕后或者有成就后,就往往会忘记这些了,而会自大起来,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能耐!!!

这次旅游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城市风貌,开阔了眼界,饱满了情怀、拓宽了胸襟。

回校后,我写了一篇游记:《黄山日出》,获校暑假征文一等奖。



吉安师专人杰地灵,给我诗情画意、让我茁壮成长,引我走向创作道路。

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对手是日本。记得比赛时间是下午,为了看这场比赛,我上午早早就请假带着干粮去西院阶梯教室占位置(当时吉安师专分为东西两院,西院在市区,东院在现在的地址)。当时只有西院阶梯教室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我占到一排中间的位。结果中国女排不负众望,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在世界篮球、排球和足球三大赛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第一次荣获世界冠军称号,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欢腾了,叫啊,喊啊,哭啊,闹啊,流泪啊,爱国啊,为祖国呐喊呀!我写了一首诗《流吧,滚烫的泪!》。获得了创作一等奖,朗诵一等奖。从那时开始,我的文笔与口才就这样练出来了。



1982年6月吉安师专举行八二届毕业生座谈会,我作为七九级中文一班的代表,在会上满怀离别之情作了一次热情澎湃的发言。其中描述了一个情节,我说:前天我独自一人,绕着学校围墙走了三圈,我想将母校的花花草草小心翼翼地一颗一颗装进我的心中,栽种到我的心田,让他蓬勃生长。

我的真诚与深情感动了当时主持会议的校办主任刘林祥老师(后来任学校副校长)。会后刘主任征求我意见,让我留校工作。这件事,让我明白,机遇要抓住,口才很重要,才学应展示,伯乐靠缘分。

留校后我先做校办公室秘书,一年后奉命筹建校党委宣传部,半年后提拔担任校办公室副主任兼任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88年暑假在北京大学参加全国高校党委宣传部长会议时,我是最年轻的部长。当年学校机关的年轻干部才几个。有同事对我说:老杨,我这一辈子能干到你现在这个地位就满足了。

这次的选择,决定了我人生的格局,可以昂首瞭望人生的风景。


 

(三)

 

1989年,中国掀起了知识分子“下海”经商的热潮。响应祖国的召唤,奔赴特区,建设特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从几十年的体制中走出来,主动甩掉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自谋职业在当年是一项壮举,是没有几个人敢做的。

中文系肖风老师是第一个调往深圳特区工作的人。他告诉我,他的月工资是800多元,我作为宣传部副部长当时才120多元。

我的童年和少年就为家里养猪、砍柴、拉车干活,很是辛苦,还经常吃不饱饭。我留吉安师专工作后,年老的父亲曾经悄悄问我:几天能吃一次肉?我告诉他,隔两三天可以吃一次。而我的父亲为了这个理想,经常跟母亲争吵而不得,最后离家出走。三十多年了,至今未归。

我在大学工作八年,有朋友来访,不要说在餐馆请客吃饭,有时想买点酒肉回家自己做也显得很拮据。我不甘心枉费此生再过父辈这样贫困的生活。每代人都有巨大的机遇,每代人都有自己伟大的使命,每代人都必须有自己的担当。为了钱、为了肉,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了建设美丽的家园,我必须走,必须走向大海!



为了这次远行。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学广东话、学武术、全面检查身体、锻炼身体。

1990年春节,我去了一趟深圳,当时学校不批准,把我留了一年,批了一年,我检讨反省了一年,体重从130斤,下降到100斤,最后受党内警告处分,将我的档案调到吉安市人才交流中心。

35岁时,我这位大学里曾经的优秀干部,终于成为一名一无所有的失业干部。我放弃了之前所有的奋斗成果!选择需要代价与付出,更需要担当。

1991年暑假我终于背着行装,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南下深圳的道路。这是一次最彻底、最勇敢、最无畏的选择。没有理解,没有支持,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认为我疯了。母亲和大姐都哭过几回了。

创业永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浪漫。我打过几处工,一边当经理,一边躲着员工在地摊上卖过毛刷子。其间也曾两度参加过市、区政府的全国选拔干部招聘考试,在高手如云的搏杀中,过关斩将,大展风流,都以第一名佳绩,荣誉入选,这是可以引以为傲的永远的青春交响曲!但终于我还是无法适应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活,于1999年彻底下海创办了第一家公司,成为这个细分行业的翘楚。我的公司获得了深圳品牌称号。



在繁忙的商务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思考、阅读与写作,2004年出版了随笔集《关不严的天窗》。为着少年的理想,2012年-2015年在清华大学游学三年攻读书法。这是实现财务自由后的自我犒赏。也曾经花巨资去学过炒股、家庭教育等。一生都在学习、写作的路上。

1988年7月我从江西师大政教系毕业时,一位校领导在我的留言簿上写道: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李大钊语)铿锵之语成为我的座右铭。背负着几代人的理想,我现在可以骄傲的站立在父亲的坟(衣冠冢)前,自豪的告诉他老人家:父亲,我的祖国繁荣昌盛了,深圳灿烂辉煌了,我的家庭也富足了!

深圳让人生更丰富、更宽阔、更精彩。闯深圳让我明白,人生可以有更多的尝试和可能……

选择深圳,体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散发了人性的光芒!


 

                                                                                                     2018.6.30

 

                                                               (本文作者为井冈山大学深圳校友会首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