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校友会

光明日报发表胡春晓、罗旭彪署名文章:井冈山大学构建“三三三”教学体系 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光明日报-.jpg

110日,光明日报9版发表党委书记胡春晓、校长罗旭彪署名文章《井冈山大学:构建三三三教学体系 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内容如下:

(胡春晓 罗旭彪)井冈山大学创办于1958年,自成立以来,学校秉承“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宗旨,明确“升层次、调结构、补短板、强特色、重治理、提质量”的发展路径,秉持“广学坚守、勤思敏行”的校训,聚焦“紧扣一条主线、坚持两个融入、打造四张名片、实现八大进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思路,育人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坚持“大思政”建设理念,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了“三聚焦、三融入、三协同”的“三三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教学“三聚焦” 改革思政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聚焦“教师关键主体、课程重要载体、课堂重要阵地”,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抓牢教师关键主体,实施青年教师思政能力建设工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集体备课、课程思政专项竞赛,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重点支持代表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绿色生态文明的“红、古、绿”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并积极开展研究。

学校抓实课程重要载体,实施课程思政质量提升计划,以“大思政”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重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一师一课”“一室一课”“一专业一课”建设,组织每位教师牵头建设12门课程思政改革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积极构建讲授聆听类、解说观察类、访谈交流类、活动体验类、音像展示类等多形态的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抓好课堂主要阵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探索“看、听、访、体、悟、行”等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打造“主体课堂、实践课堂和环境课堂”有机融合的“三维一体”立体课堂育人模式;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提供优质资源。

文化“三融入” 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学校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搭建了井冈山精神博物馆、红色励志班、“映山红”青年学院、国学院、“红医联盟”等多个思政育人平台,积极打造“两场、两馆、六园”文化场馆,努力将井冈山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

在思政教学中,学校坚持把“红、古、绿”资源融入课程,开设“井冈大讲堂”课程思政大课,建设《井冈山精神教育》《红色文艺》和《生态文明》等系列校本课程,推动“三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

依据“红、古、绿”资源形态特点,学校编创了文本、音像、场馆、现场等多形态的教材,出版了《井冈山精神教育》《红色卫生文化概论》《庐陵文化概论》等校本教材,为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提供鲜活的教学素材。

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把“红、古、绿”融入校园文化,彰显三色文化育人功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学习延伸,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文化认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思政“三协同” 切实推动协同育人

在思政教学中,学校创新思政教育路径,将井冈山精神等融入思政课堂,构建“五讲、四诵、三唱、二演、一练”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打造思政金课。坚持把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同时,学校发挥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优势,强化第二课堂的精神引领作用,深入挖掘第二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将“三色”文化融入其中,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构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体系。

此外,学校举办映山红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大学生开展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打造“行走的实践课堂”,实现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协同推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井冈山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育人的教学体系构建与18年实践”获高等教育(本科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革命老区高校‘三聚焦、三融入、三协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获江西省高等教育(本科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转自光明日报1109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96aef2c393ff4bd2a8ad2764a302dd28